投稿须知
  1 稿件要求
  文稿内容要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能真实反映当前农业科研与生产中的 ...
科技动态 首页 >科技动态 >

日本滋贺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12-17 17:29:00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我省与日本滋贺县农业合作的部署,10月下旬,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应弘带队赴日本滋贺县开展农业考察交流。考察团通过与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协等座谈交流,深入到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超市、农产品直卖所等现场考察,认为日本滋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该县与我省农业资源要素和发展模式高度相似,农业发展历程和面临问题基本趋同,其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学习借鉴意义,主要有5个方面的启示。

一、调整农业结构重在政策引导

滋贺县位于日本中部,土地总面积4017.38平方公里,地势为四周高中部低,位于县域中部的琵琶湖面积669.26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16.7%,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3.3℃,8月最高为28.5℃,年平均降水量1571毫米。种植农作物主要有稻米、蔬菜、麦、大豆、花卉、水果、茶叶,养殖产品主要为肉牛、奶牛、蛋鸡、肉鸡。10年前,该县90%的耕地种植稻米,稻米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65%左右。近年,随着人口总量下降、稻米市场需求量减少,该县逐年调减稻米种植面积,发展高效作物种植,重点扩大设施蔬菜瓜果种植和发展饲用稻养牛,饲用稻种植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10%,农业总产值中稻米产值下降到57%,蔬菜、牛产值分别达到19%16%。该县调整稻田种植结构的做法是:选择调整发展的农作物种类,制定公共财政鼓励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的农作物种类和资金标准目录,经政府农业部门和农协核实后,对调减稻米种植的农户按面积给予奖励。经验是:选择调整发展的农作物,既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又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推进措施是通过政策引导,不搞行政命令。

农业结构调整,历来是我省“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及其农业部门花费的时间精力财力较多,但由于多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导致效果不理想。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凡是政府号召发展的,农民就抵制”的现象,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跟风种养特色农产品,常因销路不畅,导致产品“卖不出去”,损失严重。建议:一是合理择定中长期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组织相关力量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研究,提出5-10年或更长时间适宜发展且能增效增收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品种)、高效模式,制定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南目录。二是转变政府推进方式。改行政号召为政策引导,制定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公共财政奖励目录,引导农民自主发展。

二、农业科技创新重在解决产业发展关键问题

滋贺县在水稻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解决气温升高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近30年,该县气温升高明显。7-8月月平均温度,1980年代在27℃以下,2000年代超过27℃,2010年代超过28℃。该县原来种植的“越光”和“丝光”2个主导水稻品种(占种植面积的2/3)因不抗热,在2012年开始出现大量的劣质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从2003年开始集中力量研发抗热水稻品种,经过10多年的努力,从5万多个优势水稻单株中选择培育出了既抗热又优质的“水镜”品种,现已成为特色品牌“近江米”的主导品种。在茶叶科技创新方面,苦味重是制约茶叶品质和售价提升的关键问题,该县研发并推广了秋季茶园修剪枝条还园作基肥、春前施用缓释肥、生长季采用遮阳网覆盖等综合技术,使茶叶售价提高到每公斤30000-50000日元。

我省是农业科技大省。建国以来,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在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由于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现象严重,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亟待加以破解。建议:一是改变科研立项思路。省级农业科研项目重在研究解决全省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编制农业科研项目指南、制定农业科研项目计划,需要注重从生产实际中来,多听取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农技干部的意见,避免少数几个专家关门凭感觉编指南、定计划。二是大力研发管用的科技成果。要突出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整合相关科技力量,注重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多学科专家紧密配合,协同攻关,靶标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发出切合实际好应用推广的科技成果。

三、发展环境友好农业重在政府、农户和社会共同发力

琵琶湖是滋贺县的母亲湖,县域所有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全部流入湖内。因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流入湖内,导致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等大量繁殖,水质恶化1977年琵琶湖首次出现淡水赤潮。琵琶湖的环境污染,警醒了滋贺县民众的环保意识,发展环境友好农业成为政府、农户和社会的共识与行动。1979年,该县制定了富营养化防止条例,明确氮、磷的排水限制,在农业上推行缓释肥替代速效性化肥、栽前浅水耕耙、施肥插秧机、防止强制落水、农业排水反复利用等措施。为减轻农户环保负担,2003年该县制定了环境友好农业推进条例,一方面实行环境友好农业直接支付补助制度,对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减少50%以上的农作物种植,按不同作物分别给予每亩1330-20000日元的补助。另一方面实行环境友好农产品认证制度,由滋贺县政府免费认证,并帮助推广和促销认证的环境友好农产品,贴上标识后的认证农产品,在市场上不仅价高、而且好销。2018年,该县环境友好水稻播种面积达到49%,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减少50%,琵琶湖淡水赤潮完全得到控制。

近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两型”产品开发效果不佳。洞庭湖接纳“四水”,是我省的“母亲湖”。洞庭湖当前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与琵琶湖昔日的困境相似,琵琶湖通过发展环境友好农业治理生态环境的经验,值得我省建设“两型”农业借鉴。建议:一是将“两型”农业作为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模式来抓。通过地方立法和加强宣传,使建设“两型”农业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二是加强“两型”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两型”农业生产技术和“两型”农资产品创新,既实现农业生态高效,又不导致农产品产量过多降低。三是建立“两型”农业发展支持制度体系。建立“两型”农产品认证制度和“两型”农产品生产公共财政补助制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助,弥补农户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通过“两型”农产品认证后贴上标识销售,政府营造“两型”农产品消费氛围,促使“两型”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

四、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重在推进农业精细化发展

此次参观考察滋贺农业,感受最深的是农业围绕优质高效和适应市场需求走精细化发展之路。一是精细化生产。在产业发展上,每个农户多以1个产业为主,围绕1个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多环节增值。如稻米生产,多加工成玄米和精米销售,同时还开发出了发芽玄米、玄米茶、大米面膜、大米时尚礼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生产管理上,注重轻简高效。如设施种植草莓,大棚建设重实用不片面追求高档,棚内采用水肥一体化软管滴灌和1.2米高度钢架种植,既可节水、节肥、节劳,又避免了弯腰采果的不方便。二是精细化销售。滋贺农产品主要通过农协自建的农产品直卖所进行销售,农户向直卖所提供销售的农产品,需要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向直卖所报告,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上架的农产品实行分级分类小包装销售,许多果蔬都是按个(棵)卖,同时注明了产地和生产者,既实现了出售的农产品能够优质优价,又让消费者买得称心和放心。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切合省情农情,为提升我省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指明了主攻方向,但各地对发展精细农业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和推进力度不够。建议:一是统一认识。发展精细农业,关键在于树立“精细”理念,弘扬“工匠”精神,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引领,推进产业定位精细、产品开发精细、要素配置精细、生产技术精细、经营管理精细、贮运销售精细,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数量型向精细质量型转变。二是示范推进。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激励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销售企业发展精细农业。开展精细农业示范主体创建活动,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精细农业。

五、破解农业农村衰退重在增强乡村活力

随着日本进入高城市化和人口高龄化社会,滋贺县乡村青壮年人员大多数流入都市务工,农业农村衰退现象日益显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较,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由31543户下降到19306户,减少38.8%,其中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户由9071户下降到5110户,减少43.7%;农业从业人员由4.43万人下降到2.49万人,减少43.8%;农业总产值由957亿日元下降到586亿日元,减少38.8%。为了推动人才要素向乡村流动、提振乡村人气,该县大力推进地域振兴。主要做法:一是与大学合作建立研学基地,为学生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场地,吸引大学生毕业后下乡创业。二是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生产基地,直接吸引劳动力下乡就业。三是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宣传、推介、展示乡村美食、风景,通过农景观光和农事体验,增强青少年对农业农村的兴趣和认知。

近年,城镇化推动我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益严重。未来谁来务农?亟待谋划和破解。建议实施“老中青回乡运动”:一是“告老还乡”。充分发挥退休公职人员的家乡情怀,出台还乡居住等相关政策,允许支持有一技之长的退休公职人员告老还乡,利用退休公职人员的先进理念、科技技能、管理经验,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荣归兴乡”。充分发挥外出打工创业成功人员的家乡情怀,出台产业支持等相关政策,利用外出打工创业成功人员积累的资金、创业经验,吸引和支持其成为乡村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三是“学成建乡”。加强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搭建有利于高等院校毕业生回乡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与环境,吸引和鼓励较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回乡创新创业,使其成为乡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



上一篇:“以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研究”课题通过评审
下一篇:“农田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工程修复技术研发”年度总结会在南京召开

版权所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892号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邮政编码:4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