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院组织专家对“食用作物安全性评价”课题蔬菜子课题进行现场检查[12/02]
- · 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总结推进会在我院举行[11/30]
- ·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游优质常规稻新品种改良岗位研究进展评议会在我院召开[11/30]
- · “柑橘两减”项目召开湖南示范现场观摩考评会[11/24]
- · “耐迟收水稻品种淹水降镉技术示范”现场评议会在永兴县举行[11/20]
- ·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杜永臣一行来院蔬菜所作学术报告[11/18]
- · 茶叶所召开长期观测实验站建设专家咨询会[11/17]
- ·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华中片区交流会在我院举行[11/17]
五氯酚污染场地污染物分布规律及修复研究
作者:邢汉君 陈剑 冉启洋 韩欣笑
关键词: 五氯酚污染; 修复; 芬顿氧化; 技术改良;
摘要:
以湖南省某五氯酚钠生产车间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使用克立格插值法对该场地下方土壤五氯酚(PCP)的纵向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改良了传统的芬顿氧化技术,用于该PCP污染场地土壤的实验室修复。结果表明:区域内PCP主要集中在1号点位和5号点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CP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PCP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号点位;结合垂向土体的理化性质,发现土壤含水率和孔隙率与PCP在土壤中的赋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柠檬酸改性芬顿氧化法比传统芬顿氧化法具有更好的氧化能力,其最佳溶剂与土壤比例为1.2︰1,FeSO4与柠檬酸摩尔比为1︰1,柠檬酸钠与柠檬酸摩尔比为0.5︰1(即pH值为4);当H2O2添加量一定时,Fe2+与H2O2的摩尔比在1︰80~1︰100之间时柠檬酸改性芬顿氧化体系对PCP的去除率达到最优。改良后的柠檬酸改性芬顿技术对低、中、高污染程度土壤中PC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9%、91.6%和86.7%,且在中低pH值(3~6)下仍能保持良好的PCP去除效果,尤其是对低浓度污染场地土壤(PCP≤46.1 mg/kg)的修复可使PCP残留<1.1 mg/kg,符合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筛选值第一类用地风险管控标准。
以湖南省某五氯酚钠生产车间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使用克立格插值法对该场地下方土壤五氯酚(PCP)的纵向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改良了传统的芬顿氧化技术,用于该PCP污染场地土壤的实验室修复。结果表明:区域内PCP主要集中在1号点位和5号点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CP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PCP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号点位;结合垂向土体的理化性质,发现土壤含水率和孔隙率与PCP在土壤中的赋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柠檬酸改性芬顿氧化法比传统芬顿氧化法具有更好的氧化能力,其最佳溶剂与土壤比例为1.2︰1,FeSO4与柠檬酸摩尔比为1︰1,柠檬酸钠与柠檬酸摩尔比为0.5︰1(即pH值为4);当H2O2添加量一定时,Fe2+与H2O2的摩尔比在1︰80~1︰100之间时柠檬酸改性芬顿氧化体系对PCP的去除率达到最优。改良后的柠檬酸改性芬顿技术对低、中、高污染程度土壤中PC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9%、91.6%和86.7%,且在中低pH值(3~6)下仍能保持良好的PCP去除效果,尤其是对低浓度污染场地土壤(PCP≤46.1 mg/kg)的修复可使PCP残留<1.1 mg/kg,符合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筛选值第一类用地风险管控标准。
以湖南省某五氯酚钠生产车间搬迁遗留场地为研究对象,使用克立格插值法对该场地下方土壤五氯酚(PCP)的纵向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改良了传统的芬顿氧化技术,用于该PCP污染场地土壤的实验室修复。结果表明:区域内PCP主要集中在1号点位和5号点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CP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PCP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号点位;结合垂向土体的理化性质,发现土壤含水率和孔隙率与PCP在土壤中的赋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柠檬酸改性芬顿氧化法比传统芬顿氧化法具有更好的氧化能力,其最佳溶剂与土壤比例为1.2︰1,FeSO4与柠檬酸摩尔比为1︰1,柠檬酸钠与柠檬酸摩尔比为0.5︰1(即pH值为4);当H2O2添加量一定时,Fe2+与H2O2的摩尔比在1︰80~1︰100之间时柠檬酸改性芬顿氧化体系对PCP的去除率达到最优。改良后的柠檬酸改性芬顿技术对低、中、高污染程度土壤中PC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9.9%、91.6%和86.7%,且在中低pH值(3~6)下仍能保持良好的PCP去除效果,尤其是对低浓度污染场地土壤(PCP≤46.1 mg/kg)的修复可使PCP残留<1.1 mg/kg,符合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筛选值第一类用地风险管控标准。
上一篇:洞庭湖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及防治对策——以南县三仙湖镇为例
下一篇: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其对蚊科幼虫的杀虫活性